最新资讯
最新会员资讯
资讯
担保业的深度经营思考
发布时间:2009-12-19 16:13:45 点击数:2633
担保机构的市场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怎样才能在服务他人中发展自己?我们提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就是担保机构的市场,架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桥梁就是担保机构的市场创新”的经营理念。
担保业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探索信用担保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信用担保机构自身发展道路的过程。担保业务的深度经营是基于担保行业现状和现代管理发展趋势要求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担保运营理念上必须进行科学有效地调整。
第一,从担保行业发展现状考虑,担保业务必须进行深度经营。当前,根据担保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担保机构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门槛,担保机构发展过快过滥,而且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运作规则欠缺,潜存着系统风险,再加上在担保的卖方市场上,形势变化快、受保企业优劣不齐、企业资产与经营情况比较复杂和一些企业信誉度不高、银行将风险转移到担保机构、评估部门高估抵押资产现象严重及风险补偿与再担保运行机制不到位等原因,使担保风险集中度偏高和单户担保贷款接近或超过规定水平的情况频繁出现。在这种状态下,担保机构在寻求担保补偿和落实再担保政策的同时,应开拓初级资源进行深度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从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考虑,担保业务必须进行深度经营。根据我公司发展状况来看,只有担保业务进行深度经营,才能适应担保业务现代管理需要。担保业务深度经营,从一定意义上也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精益化管理。精益化管理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的最好效果。精益化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在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持续改善运营环节,杜绝一切可能的浪费,彻底降低成本,以此作为获得利润的源泉。我们引用企业的精益化运作模式,与担保区域市场和核心的担保企业优秀终端、银行、保险、资产评估与审计部门等建立分工协同、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紧密型关系,打造了担保业务精益化运作的价值链,促进了担保业务的发展。
第三,从担保机构自身发展需要上来考虑,担保业务必须进行深度经营。我们确定的方针是:在体现政府意志的担保活动中引入市场规律和资金成本概念,在利用政府所配置的资金资源的同时,讲究市场运作和经济核算,实现取得自身一定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公益目的的一致性。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实施了担保业务深度经营和精益化运作。担保业务深度经营和精益化运作主要根据当前受保企业优劣不齐、企业资产与经营情况比较复杂和一些企业信誉度不高的客观情况,不使担保业务出现亏损结局而进行的科学务实的选择。我们确定了不再追求担保品种盲目的多元化,不再追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式的放大担保额的盲目扩张;不搞“泡沫”式担保和以实现担保额跨越式发展为荣,实现了运营理念的大转变的发展策略和确定了由担保的规模化向保证生存水平的效益化方面转化的发展目标,重点体现出担保的精益化,进而实现担保品牌、担保份额以及担保效率与效益的完美的高度统一,改变了担保传统营销只追求担保市场担保覆盖面、企业受保率、担保额数量的状况,对建立担保机构区域担保市场和稳固优秀客户群体方面将起到帮助其集中兵力,抢占了制高点,形成自我优势的重要作用。
担保业务的深度经营是提高担保质量与效益的根本途径,在运营方式与方法上必须进行战略性创新。担保业要发展,就应全方位、多视角进行一系列运营方式与方法的战略创新,主要体现在“六个一点”上:
——在建立担保网络载体和完善网络功能方面路子更加拓宽一点。深度经营的载体是网络,没有网络这一载体就不能真正实现深度经营。一方面我们与其他担保机构、合作银行、评估和审计部门分工合作实现了网络信息互动化,强化了担保业务重点营销链各环节的优势互补和补漏措施。另一方面,我们利用网络信息的分析结果,进行科学定位、选准市场、发挥自我优势的方法,虚心地接纳合作伙伴的长项,弥补自己的短项,以此来提升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达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
——在建立优势客户群体“根据地”上更加牢固一点。我们注重打牢担保业务战略区域市场根基和稳固重点客户群体,在原有担保客户群体中重点做了一些有产业优势、信誉良好老客户优中选优的工作,建立了以重点优势企业为主的“根据地”,注重把握“外围”企业中有一定担保风险企业入围时的评审质量,阻击了不符合担保条件企业“入围”,拒绝了一些经营变得暗淡无光、被评估部门高估资产和信誉度欠佳的小企业的继续担保资格,通过担保企业优劣的区隔和担保市场的细分,有效整合担保资金资源,实施立体、全面、深入经营,同时注重掌握优势企业在资金规模、经济实力、产业特点、发展取向的终端,追求在不违背担保政策前提下的效益最优化和保证担保业务的动态平衡,收到了明显效果。
——在担保业务经营方向选择上更加寻求差异化一点。
不断寻求新的差异化。我们注重在新兴市场中开启担保潜在需求,把追求差异化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寻求新的边界业务,发掘更宽广更有价值的发展空间。我们进行了突出担保主业、服务中小企业,实施一业为主,兼顾多业并举,注重抢抓机遇,实现稳健经营的有效尝试,搭建了中小企业在线、资产运营、经济实体经营多业并举的创收平台,实现了靠经济创收返哺担保产业与服务机构的资金不足的目标。
——在担保业务操作模式上更加精益化一点。我们对重点客户实行精益化运作模式。主要办法是:一是注重观察担保业的市场链,适当调整工作思路,在操作办法上实现要点化。我们注重寻求担保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并总结成模块,抓住项目式企业的微观要点,深入细致的分析,把比较复杂的经济链条通过分析精致到要点上,实现了预期目标。经过我们对担保业务精细化运作,部分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部分企业由困难企业变成成长型企业。二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供担保“快餐”或担保“精品餐”,实施办理方式特色化。所说的担保“快餐”,主要是在担保业务办理上实现灵活化,对一些优势企业实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服务方式,为一些企业办理了两至三个月的短期担保贷款,解决了一些企业的燃眉之急。所说的担保“精品餐”是我们在客户群体中扶持了一些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对一些重点优势企业采取跟踪服务的策略,深入研究企业资金需求用途和发展取向,解决了一些重点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三是通过担保渠道与担保品种的创新,实现担保品种的精致化。我们注重进行担保品种的功能发育和担保的政策调整,在提高受保企业的忠诚度的同时提高担保机构的信誉度。我们通过在担保品种上分类细分,对已推行的担保品种进行了反复分析论证,对其中抗风险方式不完善、市场需求不足、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担保品种予以淘汰出局;对风险防范手段完备的目前正在运营的主品种通过优化筛选留下。
——在建立担保市场风险防护壁垒上方法更加有效一点。我们注重从源头上规避担保风险,不是出现了代偿再追偿,而是尽量减少代偿额。我们总结出一些有效办法,起到了规避担保风险的“防火墙”作用。第一,利用担保市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进行担保营销要素的合理组合,杜绝了潜在风险的蔓延。我们对已经受保企业的资金规模、目前的经济实力、发展潜力等终端摸清的基础上,进行企业信息细分,同时对担保机构自身获利性控制、风险性控制实施检验,收到了显著效果。第二,利用直接涉入跟踪法,监控担保风险。我们对省、市重点扶持,且新建不久的高科技企业,在资产抵押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直接监控企业的经营性收入的方式,并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及方式调控经常性收入的存量和使用,保证按时还贷的需要。同时,实施了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建立资料库,对企业跟踪检查。第三,利用关联人分责法,确定担保相关人员的承担风险的责任,一旦出现担保公司代偿,要追究投资人个人及主管部门经济责任。第四,利用风险分散法,将担保风险由有关部门共担,实施市、区、县(市)联动担保,将风险进行分散,使担保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五,利用信息扩散法,将企业诚信方面的信息在社会上进行传播与扩散,加快建立企业担保信用体系与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与银行一起搭建信用公布平台,并逐渐实现信息共享。第六,利用对比分类法,找到不同类型企业个性特征来规避担保风险,通过探讨国有、民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不同,尤其是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异同、现金流量的差异等,来分别制定适合不同情况的反担保措施和事中监控措施。
——在执行担保机构制度上更加严格一点。深度经营和执行规章制度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要想深度经营,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我们建立了担保业务管理与监控的多项规章制度,其中主要有:1.完善了自主审计的制度。担保公司的担保对象是中小型企业,绝大多数企业是银行认为有瑕疵而不能直接贷款的企业,为担保业务开展增加了风险。我们通过制定自主审计的规章制度,完善了对申请担保企业审计的内控体系,严格地按照科学、实用的审计业务规程进行操作,实行了审、保、偿体制分离与监控时合作的制度,增强了担保业操作的透明度和责任制。我们实施了动态审计监督职能,在审计的重点上,突出了对经营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在审计的内容上,以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为主;在审计的方法上,实施了帐表审计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在审计的手段上,逐步向现代审计手段过渡。同时注重履行担保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与参与决策的职能,把担保风险降到最低限度。2.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审核措施,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为的监督管理。我们重视重要业务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的设计,在关键环节设置复核和控制手段,建立起了一整套担保业务的流程和操作模式,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业务。公司已从客户咨询、申请、受理、项目实地调查、评估、审批、办理反担保,直至出具担保、事中监控等,整个业务流程环环相扣,每一道流水线的工作质量都受到下一道工序的检查、审核,每一道工序都有一票否决权。3.建立和完善了保后跟踪制度。根据不同企业的特征,专门制定了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各项财务指标、把握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贷款企业跟踪调查表”,并要求贷款企业每月必须如实上报。通过分析企业经营趋势,对经营情况不佳的企业每月上门调查,并把调查情况反馈给银行和主管部门,以便于在企业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提前化解风险。4.分别制定了适合不同企业的反担保措施和监控措施。对朝阳型、潜力型、信誉好的企业性放松条件;在实施小额信用担保的过程中利用关联人分责法确定担保相关人员的承担风险的责任。5.为增强担保业务操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操作的透明度,我们建立了审、保、偿分离制度和建立了担保限额审批制度、担保项目实行集体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建立了担保业务报告制度,重点规范了担保审核制度,通过严把审核关,收到了明显效果。
担保业务的深度经营是运行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自我完善,在内部建设上必须强化人本化管理的一系列措施。我们重视文化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培育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依存感和忠诚感。第一,实行了目标管理,把全年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第二,完善考核办法与分配机制,按考核结果兑现奖罚,与工资分配挂钩,使员工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第三,抓好担保业务防范风险的各类文本的规范化工作,实现岗位责任明晰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内部管理标准化、审核程序科学化、监控措施具体化。第四,实行过错追究制,严格办理程序,谁出现问题追究谁的责任。第五,本着短、新、精、快、实等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出能够胜任深度经营和精益化管理的年轻业务骨干。
总之,深度经营和精益化管理是担保行业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本着探索中提高、实践中发展的原则,要继续把担保业务深度经营和精益化管理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来。
苏州鼎盛担保投资有限公司